当前位置: 首页 > 规章制度 > 实验初级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

实验初级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

2016年12月09日 10:59:53 访问量:4728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神实字[2016]60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神农架林区实验初级中学关于印发

实验初级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

 

处室年级组

《神农架林区实验初级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》经我校三届二次教代会(2016年11月6日召开)讨论通过,现印发给你们,请组织学习。

 

    附:《神农架林区实验初级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》

 

   

神农架林区实验初级中学

2016年128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       

神农架林区实验初级中学办公室          2016年128日印发

附:

神农架林区实验初级中学十三五发展规划

(2016-2020)

(三届会二次教代2016116通过)

 

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,实现学校持续、和谐、健康的发展,根据《神农架“十三五”教育事业发展规划》,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

第一部分  十二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

一、顺利完成学校的整体迁建工作。2013年5月19日,全校师生从老校区搬至新校区上课,至此,学校整体迁建工作顺利完成。新校区总投资近7000多万元,学校硬件建设配置合理,办学条件得到改善,达到了区一流标准。

二、课堂教学改革实现突破。 “135生本课堂让学模式”的推行取得突破,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,提高了课堂效率。《秀我神农》校本教材编印出版,教研刊物《且行且思》编辑出刊。课题教研初见成效。

三、办学特色逐步凸显。建立课外学生社团,举办行进管乐班,足球、田径项目成绩显著;每年举办一次校园体艺节;每学期举办一期学生书法及手工、美术作品展览活动。被授予“全国行进打击乐培训示范基地”、“全国足球特色学校”。

四、办学理念进一步明晰,学校文化建设方案通过评审。办学理念:以生为本,敢为人先;学校精神:实践精神——躬行致知,进无止境;校训:明理、博学、求实、创新;培养目标:培养蓬勃如木、自守如石的中国人;办学目标:省内文化品牌名校。学校愿景: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乐园。

五、“变他律为自律,变自律为自觉”的德育目标正在实现。班级量化管理机制已臻成熟,红绿卡制度逐步完善,自省本和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已经建立。班主任选任、培训、交流、考核、评价、激励机制逐步建立。

六、学校管理机制逐步优化,形成了一套符合实中实际的学校管理、教师管理、学生管理制度,提升了管理水平。

七、教师队伍素质有所提升。教师队伍集体荣誉感增强,教学教研氛围逐渐浓厚,书香校园建设开局良好。

八、教育质量有所提升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,教学成绩与周边地区差距逐步缩小。

第二部分  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

一、基本情况

校园占地面积约90亩,建筑面积26479平方米。有教学楼3栋,综合楼1栋,行政办公楼1栋,学生宿舍楼2栋,餐厅1栋,教师周转房1栋。400米标准化塑胶运动场1个, 篮球场3个,羽毛球场4个,排球场1个。多功能教室40间;教职工活动室、财务室、文印室、图书阅览室、物理实验室、化学实验室、生物实验室、美术室、音乐室、舞蹈室、音乐教室、钢琴教室、排练厅、体育器材室、档案室、医务室、广播室、微机室、陈列室、电教中心和报告厅等功能室一应俱全。理化生教学仪器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;图书32000余册。截止2016年春季,学校在校学生1064人,19个班,教职工总数110人。

2015年入学率100%,巩固率99.8%,中考普通高中上线率77.23%,林区高中凌志班招生67人。

2016年至2020年,我校服务范围内学龄人口稳中有升,每年龄段人数在330至380之间徘徊,考虑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因素,预计到2020年,在校学生达到1120人左右,班级数21个。

二、优势与劣势

(一)优势

1、校园环境好,运动场地、功能室齐全;

2、全寄宿制学校,学生在校时间长;

3、周边环境好,治安条件较好;

4、平行班较多,自然形成竞争机制;

5、窗口学校,领导重视,政策环境较好;

6、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启动,135模式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

7、外部资源较为丰富。先后与武汉常青一校、兴山实验中学、北京新桥路中学建立协作关系,聘请李红路为驻校专家,与武汉大学校团委、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协作关系,以优酷土豆总裁刘德乐为代表的校友资源已被激活。

8、行进管乐特长班已然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。

(二)劣势

1、教师平均年龄43岁,队伍老化,年龄结构极不合理;

2、班容量56人,大班额现象严重;

3、地处偏僻山区,环境封闭,教师培训学习和交流沟通极不方便;

4、学校社会声誉一般,优质生源流失较多;

5、地方教育和文化氛围不浓,家长对于教育的支持不够;

6、教师收入相对偏低,年底几个月的奖励没有,社会地位不高,激励措施不多;

7、学校地处郊区,交通不便,教师需要加倍付出;

8、神农架地处偏僻,经济落后,招聘合格的初中教师非常困难,教师梯队建设任重道远,竞争意识不强。

三、机遇与挑战

(一)机遇

1、国家和省《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》的出台为学校发展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。

2、区委区政府对教育工作愈来愈关心和重视,出台薄弱学科建设规划。

(二)挑战

1、在教师结构不合理的前提下,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缺乏办法;

2、林区薄弱学科建设规划对于实中既是巨大的机遇,又是巨大的挑战。

四、总体目标

(一)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

实验中学建校以来,逐渐形成了求真、厚实的校风,体现在校训上,就是“明理、博学、求实、创新”八个字。

实中迁址以后,广大教职员工在继承过去优良校风的基础上,对新实中的使命和愿景有了新的期盼。体现在教育观上是“以生为本”,体现在教育过程上是“完整教育”,体现在教育目标上是“实践精神、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”。

为此,学校确立了新实中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。

办学理念:以生为本  敢为人先

理念阐释: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是学生,所以教育者必须具有以生为本的教育情怀。我们是实验中学,我们创校之初便被赋予敢为人先的实验精神。这样的办学理念实际上源于我们的神农文化,炎帝神农的民本思想、“敢为天下先”的开拓创新精神成为实中学校文化的强大基石。

以生为本,通过生态管理、生本课堂和生活课程来实现。敢为人先,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、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。

培养目标:培养蓬勃如木、自守如石的中国人

目标阐释:教育必须唤醒学生的自我价值,感悟生命、珍爱生命,实现生命的价值,提升生命的质量,如树木般蓬蓬勃勃、生机盎然。教育还必须让学生敢于有梦、敢于追梦,坚定高尚的理想信念,自守如石、如琢如磨,以始终如一的意志品质,做最好的自己,做合格的公民。蓬勃如木、自守如石,也可以理解为外圆内方、外柔内刚。

学校愿景:让实中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乐园

近期目标:整改委实验基地校

中期目标:鄂西初中教育明珠

远期目标:湖北省文化品牌名校

简释:近期目标:以文化建设与课改为突破点,创建神农特色励志教育模式,在3年内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学校。

中期目标:全面提高办学质量,精磨特色教育模式,以此为着力点,力争5年内成为鄂西初中教育典范,辐射周边同类学校,美誉一方。

远期目标:在教育品位、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前提下,加强宣传,打响品牌,成为湖北省文化品牌名校。

我们的指导思想:坚守以生为本的教育情怀,秉持敢为人先的实验精神,实行生态管理、打造生本课堂、创新生活课程,以完整教育塑造美好人格,培养蓬勃如木、自守如石的中国人,让实中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乐园。

(二)发展策略

根据总体目标,学校发展分两个阶段:

第一阶段(2016-2018年):以薄弱学科建设为中心,坚持课堂改革,优化常规管理。

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,明确工作任务;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机制,将普适的教育规律与实中独特的教育实践相结合,建构生态管理基本框架;持续推进135课堂改革让学模式,完成学科建模任务,小组合作学习常态化,班级文化建设特色化;圆满完成薄弱学科建设任务,学科教学成绩达到周边地区同等水平;社团课程、校本课程、品行课程逐步常态化,形成具有实中特色的课程体系,艺体特色进一步凸显;教师梯队建设走上正轨,老中青年龄结构趋于合理;完成墙裙建设,基本完成学校文化建设的显性部分;建好用好录播教室、心理咨询室;完成体育馆规划工作;开展数字化校园试点。成功申报全国整改委基地校。

第二阶段(2018—2020):以文化品牌建设为中心,深化教育改革,打造以“神农文化、完整教育”为标志的山区特色学校。

135课堂改革让学模式效果显著,艺体特色得到业内公认,神农文化、完整教育成为学校品牌,在鄂西北具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;承办一次省级教育教学现场会活动,有教育教学及教研经验和成果在省及省以上平台交流和展示;小班化教学得到推进,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;省级名师、特级教师达到5人左右;完成体育馆建设;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成效,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实现;教育教学质量高出周边同类学校;书香校园成果丰硕,社会美誉度很高。

第三部分  具体目标及策略

一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推进五大项目建设

(一)生本课堂教学模式项目

发展目标:课堂教学充分体现“让学”这一核心理念和“六让”具体措施;落实好三个环节、五个要素。至2017年全校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“135”模式进行教学。

发展策略:

1、深刻学习领会“让学”理念的实质。实验中学生本课堂“135”让学模式,即一个理念,三个环节,五个要素。

一个理念:让学

一是让实践,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,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;二是让热爱,通过改善师生关系,让学生产生“亲其师而重其道”的爱学效应。

“让学”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:

问题让学生提出;答案让学生探究;错误让学生纠正;方法让学生归纳;重点让学生强调;难点让学生提示。

三个环节:问题导学、合作探究、当堂强化。

五个要素:结构性预习、互动展示、穿插练习、评价反思、当堂检测。

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条件、学生特征、教师特征对五个要素进行灵活组合。其中,“互动展示”和“穿插练习”两个因素根据教学实际可以重复使用。

结构性预习。结构性预习指的是预习的内容由“自学新知”、“归纳方法”、“质疑问难”三部分构成,也指“预习指导课”教学过程由“问题导学”、“尝试练习”、“检测反馈”三环节构成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:


互动展示。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,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展示,目的在于通过全班范围内的互动,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、深刻。互动展示有两个操作要点:第一,每个小组展示的内容宜少而精,可以集中到某一个知识点上,在展示内容上给其他小组留有余地;第二,展示的小组可以通过发出邀请、挑战性提问的方式与其他小组PK,其他小组也可以通过补充、挑战性提问等方式主动与展示小组PK,实现小组之间的互动。

穿插练习。根据学生预习和互动展示的情况,针对教学重点、难点适时组织练习,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,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点的记忆,帮助学生实现由“懂”到“会”的提升。穿插性练习后,可由学生相互检查、督促订正。

评价反思。完成新知教学,教师从“互动展示”、“组长作用”、“学习创新”等方面对小组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结果进行评价,在此基础上引导小组对本节课进行反思,总结成绩,找出有待改进之处。

当堂检测。当堂检测即常说的“课堂作业”,要求学生独立完成,小组成员相互批改,及时订正。

2、建立有效的常态评价机制,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持续稳定进行。

制定学习交流制度。利用周前例会,加强学习,将课改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做交流发言,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思想,更新教学观念,理解课改精神,熟悉我校“生本课堂135教学模式”,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。通过教学实践,不断地进行反思、总结、改进提高。

开展系列评比活动,调动老师的积极性。如教学设计、教学反思等评比活动,对于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的给予大力表彰。

每学期推出课改2至3期课改简报,报道课改动态,交流课改经验,推荐课改典型。

3、加大学科建模的研究力度,落实好“三个环节、五个要素”。

在专家指导下,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型研究,做好各科预习指导课、互动展示、习题课、复习课等的研究,完成学科建模,逐步做到熟练应用。

同伴交流互助。广泛开展观摩课改示范课、特色课,讲评课、探索课、“新教师过关课”、“课型模式课”等活动,促进老师听课观班、评班议课,相互交流,教学相长。

利用《班课一体化建设评价标准》来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和班级小组建设。

每两周推荐一节优质课改课,视频发到学校ftp,供大家学习借鉴。

4、专家引领。通过“走出去,引进来”的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。邀请专家住校跟踪指导课堂教学,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指导,提炼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。同时,选派老师到课改名校去学习,把他们的成功之处借鉴过来。

5、加强学校领导联系学科制度。学校领导分别下到学科指导教学。马毅联系数学教研组;王玉珠联系政史地教研组;黄顺平联系语文教研组;晏红军联系英语教研组和理化生教研组。重点指导集体备课、作业布置,积极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组织的听课观班活动,确保联系学科课改要求落实,确保教育质量提升。

(二)校本生活课程开发项目

1、日常品行课程

发展目标:以“两课“、”三问”为主要内容,努力塑造学生的个性修养与品行,为学生成为有良好行为习惯和美好人格素养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。

发展策略:“两课“(礼仪课、卫生课)、“三问”(一问交友,二问做事,三问读书)

礼仪课: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,优化《实验中学礼仪课程指南》,以践行《指南》和南开“镜箴”为主要抓手,随时提醒师生注重仪容仪表。

卫生课: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,优化《实验中学卫生课程指南》,将践行《指南》情况与小组评价、班级评价、寝室评价挂钩。

“两课”的实施。以小组为基本单位,以小组成员互相督促、相互帮助为主要内容,以班会课和班级活动为评价、交流平台,以班主任为课程指导教师。每学期政教处统一制定“两课“教案及相关视频,由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组织实施。每学期开展1次以“两课“为主题的活动,如演讲比赛、舞台剧等。

“三问”主要内容。制定学生“自省本”,学生每天认真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。各班利用班会定期进行“三问”心得交流展示活动。通过“三问”,让学生学会自省、自制、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,培养阅读习惯、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。

2、学生社团课程

发展目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:通过社团课程建设,丰富校园文化生活,提高学校体育、艺术教育质量,实现每位学生在三年内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,为终身体育、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建立规范的社团课程体系。建设一批拳头社团。

发展策略:

开设17个社团课程。体育类:足球、篮球、乒乓球、田径、象棋、围棋;艺术类:绘画、书法、手工制作、管乐、钢琴、二胡、合唱、舞蹈;其他:读书、文学、电脑。

规范社团管理。一是做好社团成员招募,体现双向选择与拳头社团优选相结合的原则,社团水平应当代表学校的最高水平,社团成员相对固定。二是坚持指导老师与学生社长共同管理的原则,指导老师为主,学生自我管理为辅。三是学生社团活动情况记入《学生素质报告册》,并与学校红绿卡奖励结合。四是学期表彰优秀社团与优秀指导老师;指导老师工作计入工作量。

搭建多层次社团课程展示平台。一是学期社团内部常规比赛。二是学年学校常规比赛。如“十大歌手”、“十大健将”、“十大才子”、“十大辩手”等。三是择优参加全区体育艺术节。四是择优参加省级以上比赛。

加强拳头社团建设。建设一批拳头社团,管乐、足球、篮球、田径、绘画、合唱、钢琴等,拳头社团要具备在省级及以上竞赛取得个人一、二等奖或相应奖项、集体取得三等奖或相应奖项的能力。与林区高中协商,争取拳头社团获得高中特长生优录指标,最好能达到二十人左右。

3、地方性校本课程

发展目标:知家乡,爱家乡

发展策略:编制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(已完成);开展校本教材教学。

将校本教材学习纳入学生课程表,每月每班一节,安排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学习。

条件成熟时,组织学生实地参观、实践。如组织夏令营、采风活动等。

与学校社团活动相结合,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或专长。如唱歌、绘画、摄影等。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还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赛,丰富学生课外生活。如校园家乡歌曲大赛、摄影大赛等。

(三)教学教研常规管理项目

发展目标:制定并执行适应课改工作的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办法,依托教研组、备课组,引导教师按课改要求做好教学教研常规工作。

发展策略:

1、教学常规管理

根据2011版新课程标准和实验中学生本课堂“135”教学模式,修订《实验中学教学常规》、教科室管理常规制度、教研组管理常规制度、备课组管理常规制度、校本教研奖惩制度。

加强对集体备课、作业布置和批改、课堂教学等教学常规检查,每月小结通报1次,强化教学纪律。

科学制定课表和作息时间表,务使学生在校活动更加符合教育规律,学习、运动、休息张弛有度,学科之间、自习时间分配合理。

注重教学反馈。定期进行月考、期中、期末考试,及时进行成绩分析,对有关教师和班级提出中肯、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并跟踪指导。

建立问卷调查制度。每学年面向学生至少进行一次教学情况问卷调查,形成调查报告,反馈教学情况,指导教师教学行为。

加强对自习课的管理与指导,确保自习课“2+1”模式落到实处,即晚自习3课时中2课时可以为自习课教师的专用课时,另外1课时必须把时间全部交给学生,学生自主学习,教师只负责维持自习纪律。

2、教研常规管理

教研组组织教师按照《实验初中“生本课堂”听课观班评价标准》,扎实开展“听课观班”活动,并做好评价记录。各教研组每学期都有针对135课堂教学开展至少一个小课题研究;各教研组每两年举行一次优质课竞赛活动(奇数年文科,偶数年理科)。

111114常规:每学年教师上1节公开课(有视频),交1份优质教学案,完成1个微课题,读1本教育专著, 做1篇小论文(1000字以上), 写4篇反思、心得。

教师按时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校本教研活动,按相关要求积极发言献策,认真完成相关任务,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。每学期教师听课15节以上。

(四)学生常规管理项目

发展目标:打造教师引领、学生自主管理下的完整教育,努力把我校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、知荣耻、能自律自觉的合格中学生。

发展策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对学校现有学生管理制度进一步简化、细化、实化,压缩为三大内容:实验中学禁令;实中学生一日常规;实中学生奖励规定。修订《学生手册》。

2、坚持即时激励的原则,严格执行制度,确保制度的权威性、导向性,培养学生规则意识、责任意识。

3、践行自主管理。营造学生自主管理氛围。通过课堂、会议、活动、仪式、黑板报、电视广播等各种阵地,真正树立“老师管我,只能管一周;同学管我,可以管三年;我管我,管我一生”的自主意识。

搭建自主管理平台。以学生会、班委会、共青团、志愿者协会、学习小组、寝室、社团为基础平台,以“两课”为抓手,以“自省本”为载体,以学生干部、团员、组长、寝室长、志愿者为骨干,增设实中学生法庭、行规监督员,搭建自主管理平台,促进学生形成自主、自省的习惯。

指导自主管理实践。政教处、团委、体卫艺等部门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的指导,将班级评优、寝室评优、两操考核、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违纪案例的处理权下放给学生,尝试学生自主举办学校大型活动。

4、以“一跟、二分、三比、四评”为核心,加强班级管理。 “跟”就是班主任“跟班”,是班级管理的基础,强调两操、查寝、活动、自习等都要求班主任到位。“分”,是指分组合作、分工协作。班级内科学分组,推行小组合作学习,组间同质、组内异质,小组内分角色、结对子,请小老师,建师友关系。将班级建设落实到小组建设上面,可得班级管理的精髓,对于学生的教育生活不可或缺。“比”,是指树目标,找对手,通过跟自己比,跟对手比,激发学生内生力,让学习成为一种需求。学生要敢于向学业成绩好于自己的同学发出挑战。组和组间要开展竞争,进行挑应战活动。“评”,就是评价,学校建立班级评价制度、寝室评价制度,班级建立小组评价制度、个人评价制度,小组内也要建立成员评价激励机制。制度由师生共同完成,评价过程最好由学生全程负责。评价要科学、及时,周评榜、月考核都是实践证明很好的评价机制。

(五)教师队伍建设项目

发展目标:通过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,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,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。经过三至五年,学校骨干分子数量增加,省级名师、特级教师3至5人;区级骨干达到12人,校内中青年骨干达到30人。老师们向学习型、反思型转变。

发展策略:

开展教师读书提升工程。一是资金鼓励教师订读专业杂志;二是丰富教师需办公室书架,方便教师阅读;三是要求教师向本班学生推荐本学科阅读书目,丰富班级书架提供书源。每位教师至少推荐2本(与其他教师重复的不计),语文教师不少于10本,其他文科教师每人不少于5本,每本书的扉页要有教师亲笔书写的书评。

鼓励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竞赛和其他教学比武活动。要体现团队意识,以教研组为单位磨课、评课,以比赛促成长。开展优秀“教后记”展示活动。教研组每月向教科室推荐优秀“教后记”,教科室择优在教师工作群展示。

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,加强校际交流,开阔视野,提升境界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课改名校参观考察活动,请专家和兄弟学校优秀教师进校辅导、讲课,有计划派出我校教师外出讲课交流。

提高教师培训效率。外出学习做好笔记和收集好资料,回校后根据培训内容,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交流、传达,或者上一节“汇报课”,每位外出培训教师返校后都必须在工作群交流培训书面报告。

落实网络研修。鼓励和指导教师参加、完成各种网络研修任务,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。

实施青蓝工程。每位骨干教师都要承担师徒结对、收徒带兵的任务,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要拜师学艺。教务处制定师徒结对考核办法并组织考核,每年公告1次考核结果,激励师徒共同成长。

骨干教师公开课、示范课。学校各级骨干教师要乐意接受各项开课任务,课堂随时随地向学校全校教师开放。 主动承担校内骨干教师公开上课任务。双倍完成“111114”任务。

骨干教师教学质量引领。学校各级骨干教师所带班级班风良好,成绩优秀,统考成绩要位于年级前列。 

骨干教师引领教师发展。骨干教师牵头,成立读书沙龙、骨干教师工作室、课题攻关小组(含磨课小组)等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,引领教师专业研修、专业成长。

申报并完成一到三个省级以上课题,以课题教研促教师成长。

二、树立大语文观,建设书香校园

发展目标:树立读书做人学语文的大语文观,以书香启迪智慧,以书香修炼心性,以书香塑造美好人格。

发展策略:

(一)提高思想认识。树立树立读书做人学语文的大语文观,把语文学科建设与书香校园建设融合一体。

(二)营造书香氛围。图书室藏书增加2万册,达到5万册,提高藏书质量,提高精品藏书比例,保障借阅率;每年更新充实教师书架、班级书架;建好公共书廊;

将书香校园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主题,通过石刻、浮雕、书法楹联、壁挂、橱窗等文化设计和布置,凸显校园书香气息。

(三)教师读书荐书。校长、干部和教师要带头读书,以“教师荐书”形式推进:校长书记和中层干部向教师师荐书,教师向学生荐书,荐书以书籍扉页手书推荐词的方式完成。

(四)背诵经典篇目。语文课内经典篇目必背(以语文老师指定篇目为准);课外经典古诗文100篇必背,篇目以《朝读经典》为主,语文教研组老师共同选定,选定的篇目分别制作悬挂于学校各个墙柱之上。语文课前3分钟开展经典诵读积累活动,鼓励学生任意向学校老师和来宾、家长背诵古诗文。

(五)开展五星阅读,评比书香班级。实施实验初中学生阅读工程——“五星阅读”计划,教师推荐(暂定)学生必读书目17本,选读书目10本,定期书面测试定星(最高五星),获得相应星级即可得到相应奖励。所有实中学生最低必须得到三星阅读卡。五星学生可以参加全校“十大才子”大赛,优胜者荣获“实中十大才子”称号。

继续开展书香班级评比活动。

(六)倡导自省文化。以每日自省促学生读书反思。

三、推进教育信息化,建设数字校园

发展目标:逐步形成满足教学与管理需要的信息化基础环境,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,以网络为基础,从环境、资源、到活动基本数字化,基本实现网上办公、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。到2020年,基本完成“一卡一号一门户”解决方案(一张校园卡,一个账号,一个门户平台),基本实现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。

发展策略:

(一)建立资源和应用的聚合开放平台。在林区教育云平台的基础上,到2018年,建成实验中学云平台,实现平台内容所有系统都可一次登录,处处访问,基本实现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,与区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、省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、国家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完成衔接。建立共建共享的优质资源应用和管理机制,提升资源规模、质量和应用水平。为教师、学生提供更加开放、便捷的学习环境和更加丰富、有效的数字资源,建成“数字教育资源超市”,为本学校所有老师和学生提供服务。完成“一卡一号一门户”解决方案。

(二)教育管理数字化。创新管理模式,重构业务流程,以大数据思维整合管理模式,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。加快推进学校建立以学籍管理、师资管理、资产管理为核心的校务信息系统,实现学校、教育行政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,推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,服务教师、学生、家长和社会公众。

(三)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。以广泛应用为前提,以深度融合为核心,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突破口,有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,充分发挥我校是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校的优势,形成扎实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。

(四)提升信息化领导力与执行力。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发展建设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,教育信息化问题是关系到学校盛衰的重大战略问题。强化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意识,成立学校信息中心,持续开展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升培训,完成首轮培训,每人不少于50学时。到2020年,形成适应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、信息素养高、信息化领导力和执行力强的管理、服务与教育教学队伍。

(五)统筹各种资源,争取各级支持,保障教育信息化硬软件建设到位。到2020年,我校接入带宽不低于200Mbps,实现WiFi全覆盖,教师电脑全部更新换代,完成平台和门户建设,完成学校网站升级改版,完成一个视频录播教室建设和多媒体教室建设,完成弱电系统集成化,建成2-3个电脑车,试点班级学生上课可以使用电子书包。

四、培育神农文化,建设生态校园

发展目标:神农风景好,校园生态美。以民本思想、敢为意识引领学校文化,以神农山水、地方特色经营学校环境,以人文精神和教育情怀重塑管理生态。

发展策略:

(一)生态文化。学校文化建设凸显以民为本、敢为人先的神农文化精神内核。

将神农“八功”制成浮雕:始作耒耜,教民耕种;遍尝百草,发明医药;治麻为布,制作衣裳;日中为市,首倡交易;削桐为琴,练丝为弦;弦木为弧,剡木为矢;作陶为器,冶制斤斧;台榭而居,安居乐业;建设神农文化活动区。

(二)生态环境。校园环境以树、石为主基调;学校培养目标也以树、石为喻:蓬勃如木、自守如石;校园植物突出地方元素:野蔷薇、紫薇、梭罗树、桂花树、猕猴桃、金银花、五味子、竹、绣球等;引山泉水入生态园;开放绿化区域,所有绿化区域皆有小径可入其中,满足人与自然对话需求。

(三)生态管理。教育规律与学校实际相结合,建构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。生态管理的核心在于规则,生态管理的重点在于规则的认同度和规则的执行力。

强化“好规则”意识。面向教职工的各种制度、常规、职责以及面向学生的纪律、规范构成实中的规则框架,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审核这些规则的合理合法性,一方面要从教育规律出发,保障教育质量,另一方面要兼顾学校实际,尽量减轻教职员工的工作负担,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,通过民主集中的方式,删繁就简、去伪存真,形成得到大家广泛认同的规则体系。学校教代会负责全局性制度建设及优化,各部门要做好局部制度的建设和优化工作,全体师生员工都有义务对制度建设建言献策,以利取得最大的规则认同度。

强化“守规则”意识。规则面前人人平等,规则内铁面无私,规则外自由活泼,法无禁止皆可为。强调评价和考核,改进管理结构,精简管理层级,逐步实现扁平化管理,以实现及时评价反馈的目的。规则的生命在于执行力,遵守规则利己利他,违背规则必受惩罚。学校党组、政教、教务及其他相关部门是规则纪律的执行者,要随时绷紧规则这根弦,以强有力的执行力保障规则的权威性,促进规则意识的内化,达到以他律促自律,以自律促自觉的目的。

五、践行完整教育,建设幸福校园  

发展目标:把学校建成师生幸福生活的乐园。

发展策略:

(一)践行完整教育,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人格素养。所谓完整教育就是主张教育即生活,面向24小时,面向每一个学生,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,承诺给孩子3年完整的教育生活。在价值层面,教育即生活,在方法层面,面向24小时。

(二)建设平安校园。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,加强安全教育,加强人防、物防、技防,优化安全管理流程,加强校园周边、校门、寝室等关键地域和环节的巡查防护,加强门卫、保安、生活老师、食堂工作人员等关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,强化班主任、科任老师的安全责任意识,做实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,做实安全责任追究,确保校园安全。

(三)全员育人,引导学生自我管理。学生在校不仅仅是习得知识的,更是体验一种教育生活的。进一步理顺一、二线教师职能,以流程管理、目标管理确保学生校园生活幸福完整。一是继续推行“红绿卡”制度,正向强化学生好习惯、好品德。二是深入开展小组合作,通过小组评比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。三是着重强化规则意识,修订《学生手册》。四是继续推行自省本制度,学生每日三问自己:交友、读书、做事,每周写周记。五是深化班级和寝室评比制度。六是进一步细化生活老师工作流程和寝室管理要求,实现寝室管理精细化、人性化。

(四)倡导幸福教育价值观。在教职工中开展价值大讨论,追问人生价值,理清工作思路,找到努力方向。以做合格教师、享幸福人生为人生定位,以坦诚、尊重、妥协、进取为原则,营造健康向上的实中人际氛围,形成团结合作、热心真诚的团队文化,让我们实中校园成为教职工安全感、自豪感、归属感和幸福感的源泉。

第四部分  保障措施

一、组织保障

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,具体实施规划的全程管理,努力做到团结协作,分工明确,有序推进。成立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的学校规划实施监督考评小组,监督规划的实施与过程性的评估。

二、资金保障

为了实现“五大项目改革”和“四个校园”(简称“5.4规划”),需要必要的资金保障。一要争取上级财力和物力支持,二要自筹和争取外援,总计投入1665万元,完成如下项目。

(一)学校文化建设。投入400万元:2016年投入100万元,2017年至2019年合计投入300万元。

(二)教育信息化建设。投入350万元:2018年前投入150万元,2019至2020年投入200万元。 

(三)心理咨询室建设。投入20万元,2017年前完成。

(四)体育设施维修及更新。投入80万元:2020年前完成.

(五)图书室建设。投入15万元,每年3万元。

(六)体育训练馆建设。投入800万元,2018年完成方案设计,2020年主体工程完工。

 

4

 

编辑:管理员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奖惩条例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神农架林区实验初级中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神农架林区松柏镇堂房新区实验初级中学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